欢迎来到 论文网(www.lunww.net),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登陆】
【注册】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论文网 >> 论文阅读 >> 社会论文 >> 伦理道德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来源: www.lunww.com    发布者:论文网
浏览31次 时间:2010年9月07日 21:12
 论文摘要: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态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本文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 结合教学实践, 从在文本研习中熏陶、在问题探讨中参悟、在阅读讲练中渗透、在写作训练中深化、在活动体验中感悟等五个方面, 对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论文网K+viV}S,{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环境教育; 生态伦理; 生态道德论文网#|` x2ILg[

论文网6gc4l8G7C/R4~'x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观,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 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 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论文网7OzM3Q+r[DG

论文网/S5j#Wv!K U yt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 1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属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范畴, 自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而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务”。所以说语文教学在环保教育方面不仅大有可为, 而且大有作为,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态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态伦理道德教育谈点粗浅看法。论文网}^:Au7?

/F(D!L{e&ssq0  在文本研习中熏陶

b)M9yty&w!ee~0论文网'm-D0S+v R~

  新课程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 编发了不少有关人与自然方面的古今美文。这类美文在为我们提供审美教育的同时, 也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c X.Z6Vu;y-lp0

1h7Z@ U p5O-|'I@0  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里的郁达夫名篇《江南的冬景》, 我们引导学生一同随作家去欣赏“曝背谈天”、“午后寒郊”、“冬日农村”、“江南雪景”等闲适、温润、和煦的优美意境。阅读当代作家高建群的散文《西地平线上》,一同随作者到西部去看无比壮美的落日、灿烂炫目的火烧云, 去感受“雄伟的风景”, 去体会“世间有大美”。精读苏轼名作《赤壁赋》, 和同学一道感悟他是如何将自己的精神力量作用于自然景物,使无生命的“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成为“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的审美对象; 一同体味苏子的“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所表现的超然旷达的情怀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细读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和作者一起感受西山给予的“悠悠乎与灏气俱, 而莫得其涯;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而不知其所穷”的愉悦, 体会“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妙处, 从而深切领会“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的至情至理。

tq~3c4T}V0

L(T$`h1f+@~ Q0  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古典诗词中就有大量亲近自然、歌颂自然的名篇佳作, 这类诗歌历来就是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好材料, 当然也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好素材。如在讲授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 2 ]的名篇《春江花月夜》(见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 , 赏析名句“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所蕴含哲理时, 就可借助于闻一多认为的此诗比《代悲白头翁》(刘希夷)“更夐绝的宇宙意识! 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 ”[ 2 ]的评价入手来引导学生通过美读来品味、感悟诗人对天人关系的深刻认识。张若虚的这几句诗跳出前人一味哀叹“人生几何”的窠臼, 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同一、人生与自然的和谐, 体现了“天人一体同仁”的传统哲学思想。诗人独特的审美体验、邈远的人生感悟、“夐绝的宇宙意识”的确给了我们同学许多深刻的启迪。论文网/^2]P$BR*t}IR

7OA.A6wh/y0  总之, 对这些走进自然、享受自然、感悟自然的古今诗文的阅读指导, 我们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感悟作家诗人的生花妙笔, 来领略大自然的多样与神奇, 增进人与自然的亲和与交融, 激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的审美情感,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然是人类的老师, 万物也有人的性情。论文网nA+s'?:`H4j\

zk m-B"wtFf9c0  “万物静观皆自得” (宋·程颢《秋日偶成》) ,“人心至感, 必有应说, 物色万象, 爽然有如感会。” (唐·王昌龄《文镜秘府论·地卷·十七势》) ,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在陶冶情操、滋润心灵、升华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云: “观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情溢于海。”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引导学生赏读这类诗文, 实际上就是师生共同走进自然美的世界, 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长期坚持这样的研习与熏陶, 无疑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崇尚自然, 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道德观。             论文投稿法学论文

)\4p`1Z~BO0

%AI)z:OT9J0  在问题探讨中参悟论文网 Uj"L7qt.P

;N5@:Zx~"v0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说: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问与学,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 非问无以广识” (清·刘开《问说》)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常规武器, 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个“常规武器”,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上的应有功效。论文网x3XG*O h

bat#GSV7CE }q(i0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有一个模块是以“近代环保之父”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一句名言———“像山那样思考”而命名的(这篇同名随笔收录在他的那本被誉为“绿色圣经”的《沙乡年鉴》里) 。在教《像山那样思考》(节选) 时, 笔者给了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与思考时间, 让他们走进文本, 和作者对话, 感受利奥波德那深深的生态忧患意识。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 我将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化, 设计了以下系列问题, 通过以疑带读, 以读促思, 以思释疑的方法来组织问答式教学: (1) 节选部分以“一声狼嗥”开始, 对“狼嗥”, 无论是鹿、郊狼, 还是牧牛人、猎人都有反应, 他(它) 们的反应和一座山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2) 自然界失去了狼会怎样? (3) 为什么只有山能“客观”地听狼的嗥叫?(4) 怎样理解“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 它已被群山所理解, 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这句话? ( 5) 结合全文, 请你谈谈“像山那样思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思考?论文网9rB:\"t4{+m

论文网 H2r p]2S![ Ct

  经过思辨并讨论, 同学们明白了任何物种都是人类的朋友, 而不是敌人。狼的嗥叫“叫出”了生态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狼的消失, 意味着为某种生存现状吹响了告别的号角, 意味着我们将失去一种可贵的生存体验。“像山那样思考”说明人类并没有像山那样对待自己同自然的关系。这一句带有祈使、号召意味的短语, 是在告诉我们: 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 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分子(人类是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 我们同万物的关系和山同万物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作者诗意的表达, 其深刻用意在于让人们意识到, 一直自以为高于一切的自然主宰的人类对动物的随意捕杀已造成严重的生态失衡。自大自私、一意孤行的人类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给世界带来了难以解决的生态问题。这说明保护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Ew%c]WM S?B'](ZJsP0

ud'^a0g1G,I0  “教材无非是例子” (叶圣陶语) , 通过对这篇既饱含诗意又意蕴深远的自然文学经典的学习、探究, 我们可以形象化地诠释恩格斯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 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 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3 ]的警世箴言, 激发学生阅读这类美文的兴趣, 把如何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准则艺术地传授给他们。这样在传道授业的点点滴滴之中强化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促进他们善待自然、礼遇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道德观的形成。论文网EV*A%qt;] Q

)aDD6S`]0在阅读讲练中渗透

0B0A!s6bW4F-l0论文网.bM0xn(lK ~

  语文课程历来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 随着人们对“生态文明”重视程度的加深, 这个“道”里面的“生态伦理道德”的分量自然就有所提升。论文网}"@QRi

#lR%w;X'AG0  在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 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 让学生作为阅读训练的材料也应当与时俱进, 引进时代活水。我们可选取富有文化内涵, 具有时代气息的新材料来训练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的同时, 有机渗透生态伦理道德教育。

6m;|AeX$qVR*y/T0

?0]*^a,Quo0  这类含有环保内容的阅读材料还是很多的, 像近几年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题中就有不少。             论文发表新闻类论发表论文网y*R*H_!N1Y9W1Z!Q-o

G-@2|;bH2M-R0  如2002年全国卷阅读题《沙尘暴》、2003年全国春季卷阅读题《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 2007年全国卷Ⅱ “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阅读题, 2007年四川卷阅读题《瓦斯的开发和利用》, 2008年湖北卷“关于湿地”的阅读题等都是渗透环保教育的好材料。我们在指导学生做题时, 适时适当地补充、穿插相关的背景知识, 不仅有利于学生读懂文本, 正确答题, 也使学生在不觉得是教育的教育中, 接受绿色教育的熏陶, 这对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 促进他们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观的形成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再如在进行古文翻译的训练时, 可结合教材, 通过有意识选择“国学”经典中的有关涉及生态文明的文句作为练习的文本, 让学生在学习古汉语知识、了解古代灿烂的先进文化的同时, 也会在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生态伦理道德观。如我们在教《〈论语〉〈孟子〉选读》(苏教版选修教材) 时, 通过翻译“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 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狎大人, 侮圣人之言” ( 《论语·季氏》) 句, 可以让学生大致了解孔子“敬畏天命”的生态伦理观念和重德修身的思想。翻译课文《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里的“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句群, 则可使学生约略知道孟子在和孔子“钓而不纲, 弋不射宿” ( 《论语·述而》) 的主张一脉相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深化, 孟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思想在此也可见一斑。限于篇幅, 以上仅以孔孟为例略作说明。其实在洋洋洒洒、蔚为大观的古代典籍中还可以举出很多像这样闪烁着生态文明思想光辉的例句。

W/T R5R.s0]s%t0

8q`Qark`$M0  笔者以为, 这样古文翻译的训练过程, 文道统一, 既是提高古汉语水平的过程, 也是学习古人生态伦理道德思想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探究虽零零碎碎, 星星点点, 不成系统, 没有序列, 但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言, 也不失为对青年学子进行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渗透的好方法。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既长进学问, 又提升思想, 何乐而不为呢?

qS.I`RXj9A0论文网 _ q/DC#A0}'g aT

  在写作训练中深化

9Q)w%C'h2vP0论文网6YfP {4HBn4i9E

  随着环保宣传力度的加大, 生态文明建设的启动, 全社会已初步形成了环境教育的良好氛围。这在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考查上也有所体现。2008年高考就出现了多个有关“人与自然”的作文题。

{f.M*OD.H0论文网A#U0_5PN;x.f8C

  如重庆卷的新命题作文“在自然中生活”; 浙江卷要求以“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为题的新命题作文。湖南卷是要求考生体会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优美意境哲理, 联系现实生活,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再如江西卷是要求考生“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的新材料作文; 又如全国卷Ⅱ关于“海龟和老鹰” (材料取自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文《自然之道》。原文中心是说, 人们对小海龟的帮助看似善举, 实则违背自然之道, 给海龟反而带来了莫大的伤害)的新材料作文; 这些高考作文题很容易让人想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维护生态平衡”, “遵循自然规律”等绿色理念。笔者以为, 这些作文题与新课标所倡导的“贴近学生实际”,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的要求完全相符, 对中学生的写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起到很好的“指挥棒”的作用。          发表论文社科类论文论文网4J7i2K$A'H.u

c#Z lJ%V{E7X*X0  这类高考作文题的导向, 也给了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带来不少有益启迪。“文章合为时而著”,作文应当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人文性。基于这种认识, 我在平时指导学生作文时, 把“人与自然”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专题来探讨。这种题材的作文训练, 是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 热爱自然、热爱社会使然, 是进行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绝好途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1 ]。根据新课标的写作要求,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就把这种教学理念贯穿于始终。如在教了“谛听天籁”这个专题后, 我让学生模仿《西地平线上》的写法, 在熟悉的生活中选取最能震撼心灵的自然画面, 写两则小品。目的想通过他们描写的自然美景, 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 引发他们个人独特的人生感悟。在教读美国自然文学经典作家亨利·大卫·梭罗的优美散文《神的一滴》(节选自《瓦尔登湖》, 见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后, 我要求学生透过作者如湖水一般纯净透明的文字, 去体悟他的思想、人格、精神力量与“最美,最有表情”的瓦尔登湖融为一体的特点, 作一次心灵漫步, 写一篇读后感。在教完“像山那样思考”这个模块后, 我则以“大自然的智慧”为题要求学生在平时观察、积累的基础上, 从人们经常从大自然得到启示的角度来写作文, 目的在于使我们的同学通过学习、思索, 记下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个性化的觉解, 获得智慧的启迪, 真正理解“在大自然面前, 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的至理。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自主写作的空间, 减少对他们写作的束缚, 深化生态伦理道德教育, 我又采取自主命题的形式, 不限体裁, 不规定字数,“放手”让学生写以环保为主题的“自由文”。同学们在自由宽松的写作氛围下, 自由表达, 畅所欲言, 写出了不少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佳作。如有同学针对“秸秆还田”的宣传标语铺天盖地, 而既污染大气又违法的焚烧秸秆行为依旧不断的现象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剖析, 写下了颇有深度的《焚烧秸秆为何屡禁不止?》的研究报告; 有同学针对学校所在地———平潮镇自来水源受污染、水质差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并结合所学的环保知识, 写出了《改善平潮镇自来水水质之我见》的调查报告; 还有同学则在《像山那样思考》生态意识、忧患意识的烛照下, 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作《我的环保一日》之类的随笔等等。写, 是为了记录多彩的生活, 是为了有效的交流。这些题材不同, 风格各异, 内容丰富的环保习作, 虽较为稚嫩, 但却表现出极其热忱的环保意识和难能可贵的探索精神。

4I7vU^ r"EjIG@1A0

q)U`LE9sD+g:}|0  在作文教学中, 有意识地进行这样的作文设计是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成功尝试, 是文与道的统一,是作文和做人的融合。这对学生逐渐转变以人类为中心的传统思维模式, 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伦理关系不无裨益。这样的作文训练以理念浸润心灵, 对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生态良知, 增强他们爱护自然、道法自然、绿色消费的环保责任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论文网u2w,ct)pt8z k

论文网%y-J*A/c%|`

  在活动体验中感悟论文网9T!TMx H]-X

论文网fJsmv$Q,j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综合性学习”, 主张“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1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则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4 ]。遵循语文课程实践活动的理念, 我在教学中开展了系列语文实践活动, 尽力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界里去”[ 5 ] , 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在体验中“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论文网*^,z%R4D2Ug e!d9H

` f)\-z)u)T0  如在教“像山那样思考”这个模块时, 笔者组织学生围绕模块的人文内涵和学习要求, 在班上组织学生开展了“今天你环保了吗”的主题演讲比赛。这样在训练学生“说”的能力的同时, 也在无形之中促进了学生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再如指导学生“语言运用”训练时,我让学生走出校园, 广泛搜集有关环保的公益广告词、宣传语, 让学生点评、赏鉴。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也试着创作并进行评比。这样寓教于“写”,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 培养他们的环保精神。又如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环保征文的活动。4月份, 市水利局和教育局联合开展“开展节约保护用水资源”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我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在班级选拔的基础上, 推荐了4名同学的文章参赛。虽只推荐了4 篇, 但“珍惜每一滴水,否则世界最后一滴水将是你的眼泪”的生态忧患意识却已深入到每一位同学的心中。6月份, 市环保局和教育局联合举办“中小学师生环保征文和论文评比”活动, 我身先士卒, 带头参加, 积极思考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宣传环保、参与环保的问题, 爬梳剔抉, 总结归纳了若干寓生态伦理道德教育于语文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写出参赛论文, 为学生“放样子”, 一如既往地积极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征文活动。             发表论文行政论文发表

iv0yey-cZ9W0论文网 VR}:BII2K'|3vo

  “行是知之始” (陶行知语) [ 6 ] , 我以为鼓励学生参与这样的“综合性学习”, 在活动体验中感悟, 是课内外关联、学科间交叉、教学做合一、校内外沟通的大融合, 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开阔视野, 丰富知识, 学以致用的好机会, 是“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 学习探究的方法, 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4 ]。总之, 通过丰富多彩的相关语文教育,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在体验中探究, 在探究中感悟, 在感悟中成长。这样在沉思自然、感悟自然之中, 提升他们的环境意识, 内化他们的生态伦理道德。

lJn Z)Wf u#]Z0

%v&pZ4I!K~V1wo0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为我们校园的绿色教育提供了极其广阔的领域和空间。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 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必须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穿插生态伦理道德教育, 不能喧宾夺主, 更不能反客为主。它重在感染熏陶, 贵在渗透内化; 重在传播理念, 贵在培养习惯; 重在潜移默化, 贵在有机结合。它应当是文以载道、水乳交融的理性教育,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和谐教育。愿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发挥语文教学在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 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论文网\_ VM@

论文网LO9J.[9]wm1w$C

  参 考 文 献:论文网Z&w;b"O{:N!cX

4C8doy TF.b|w0  [ 1 ]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 ]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6, 18, 18 .

W%n S A9e/wUN0

B|/T.Z(oK.X0  [ 2 ]  闻一多。 宫体诗的自赎[DB /OL ]. http: / /www.guoxue. com /wk /000460. htm, 2008 - 10 - 23.

'|%GnA8p_n0论文网 `,U!OC(ne

  [ 3 ]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M ]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 ] 1人民出版社, 1995: 383.论文网2Qa;FC*c.S l)H

/V]$ac)?Q%tw7I#{/G0  [ 4 ]  教育部。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 ]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 3.论文网D7s*b0vTc"S xw6o

:Q*LLa)W{z0  [ 5 ]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M ] / /陶行知教育文集。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 303.

NE UrQHd0

{ fO Vr#U5\0  [ 6 ]  陶行知。 行是知之始[M ] / /陶行知教育文集。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 220.论文网!Y@I)l\Q~w'v


论文网 U?6oh8L v$K2_

TAG: 道德教育 教学 生态 语文 伦理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