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论文网(www.lunww.net),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登陆】
【注册】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论文网 >> 论文阅读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应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进策略探析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来源: 论文网    发布者:谢泽琛
浏览39次 时间:2011年12月22日 09:43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教学 高职院校论文网 O3n^H$br8D
  论文摘要 简要阐述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制和评价体系建构”等方面提出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在计算机教学上的几点改进对策。  
-S;q fH%^&^ S0   
IA3c p#OP$W0  1 前言 论文网nQ^,e Fj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用于其工作领域,将学生培养成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行业服务。自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以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虽然近几年内得到迅速发展,但其计算机基础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方法上多是参照普通高等院校的模式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高职高专教育目标不相符合,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研究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特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如何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问题进行探讨。 
$wq;z El0  2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论文网g]\5T bI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基本上按照《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所提出的计算机基础教学3个层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体系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有大学信息技术教程、VFP程序设计、VB 程序设计、网络基础等。这些课程的开设虽然在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的基础教育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4m cM{D#^0  2.1 “一刀切”模式忽视不同专业对于计算机技术需求的差异 
&J^/j;CN;C0  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他们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都是一样的。这种“一刀切”的模式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不同需求,严重缺乏针对性。1)不同专业学生所需的计算机知识侧重点不同,文科类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利用计算机的文件管理功能管理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进行文献检索;而工科类学生则需要利用计算机编程来模拟试验过程,数据结构课程对工科学生从事本专业研究也大有裨益。2)不同专业学生需要的计算机知识深度不同,因此,理工类学生较之文科类学生往往需要更加深入的计算机知识。 论文网f,\sv X K
  2.2 同步的课程进度忽视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之间的差距 
MKz'X4Qm}k9Z7h0  大学生在入校之前,由于当地条件、家庭条件以及个人爱好的不同,学生间计算机应用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一般来说,来自城市的学生要比来自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起点要高一点。而目前的教学体制,对所有的学生统一采取“零起点”模式进行教学,这在相当程度上压抑了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论文网T W|5NdX|/q @
  2.3 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 
"Os1x_:Z.yGL0  目前的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过多地依赖于总结性评价,并且评价方式偏向简单化、形式化,要么是一份试卷,要么是一幅电子作品,而学生的信息素养得不到准确的评价。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论文网}B Cp(|
  3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进的对策 
(^^4bC|y O0  3.1 设置专业化的课程 论文网4x*X2w*@|4c|;^~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计算机教学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作为公共基础课层面上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二是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计算机教学[1]。如果说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起到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那么专业课中的计算机教学则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中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上既要考虑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根据各专业应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增加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环节。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课程设置上,应着重考虑以下两方面内容。   1)课程设置专业化。对非计算机专业而言,计算机教学一定要和本专业特色、需求相结合,因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不是研究计算机本身,而是将计算机作为工具应用于未来的职业。各个专业对信息技术知识的需求是不同的,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在确保学生基础的计算机能力后,开设和专业需求、学生兴趣需求密切相关的专业计算机课程尤为必要。对于专业要求而言,计算机基础知识是无法满足专业需求的。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在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应用,不同专业往往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因此,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专业化。 论文网XiiJZHA^
  2)教学内容动态性。计算机知识作为当今知识体系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更新速度非常快。目前计算机教材内容严重落后于计算机实际发展水平,课程内容老化,所以课程体系及课程教材要及时更新。应在学校的专业教学期间,逐步引进与所学各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使学生了解在本行业中计算机的应用和管理,熟悉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并选择有一定深度的、在以后的工作中仍有实用价值的教材。 论文网 tMKs&h7@W
  3.2 编制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 论文网i*xBn {
  随着科技和应用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将会逐步深化。信息技术教育应包含必修与选修两部分。有关信息查询、选择、接收、处理与传播的知识与技能是信息技术的基础部分,能够为学习者的成长提供广泛有力的工具支持,应作为必修部分面向所有学习者。选修内容的学习广度与深度,则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与发展需要加以多样性的选择。这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将面临自身学习与教学创新的双重挑战。 
ShH1E)G9v[_0  然而作为大学教材又必须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在计算机教材中至少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计算机领域中较新的知识,例如计算机网络知识;另一方面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例如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中使用的数制等知识。 
2z`5E,b$gm3a4mI:n0  3.3 建构形成性教学评价体系 
Zm%[ Z6F;FV{0  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向导,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它展开。科学的教学评价不仅能为教学提供有益的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地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2]。因此,建构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显得至关重要。而形成性评价正是这样一种教学评价方法。为了有效地实施形成性评价,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并且将教学内容按照项目的形式进行组织,将学习内容划分为3~4个项目,每完成一个项目后给学生一个评定,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甚至计算机评价等[3]。这种项目的评价方式,再加上多维的评价主体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习者为主动的参与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效率。 
{[ hJdM+O3LR1Y0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切实从培养专业计算机应用人才出发,从计算机知识教育转为计算机素质教育,转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毕业的时候基本了解计算机在专业上的应用及基本原理,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利用计算机为专业服务打好基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Ed/j3S^DF*C [ U0  参考文献 论文网 \VM*t(k _2s"T
  [1]朱志国.独立学院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探索[J].商业经济,2009(1):124-125 
0o4e%D._e0  [2]杨春明,韩永国.一门计算机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应用策略[J].计算机教育,2011(2):60-66 
!` E Vh Kg5b[0  [3]杨华.浅议形成性评价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华章,2010(7):47
TAG: 计算机课程 计算机专业 教学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